安全联盟
二维码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企业之窗 >> 行业资讯 >> 阅读文章

电力建设成就辉煌:多项规模指标居世界第一

2012-10-27 11:43:43 来源:《电力电子技术》网站 浏览:2773

    党的十六大以来,我国电力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有力保障了国家电力能源供应,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。目前,我国电力装机容量、发电量和电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一。

一、电源规模跨越式发展,结构进一步优化
  2002年底,我国电力装机仅3.57亿千瓦,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,截至2011年底,我国发电设备容量105576万千瓦,其中,火电76546万千瓦(含煤电70667万千瓦、常规气电3265万千瓦),占全部装机容量的72%;水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装机从2002年的9000万千瓦增长到2011年的2.9亿千瓦,年均增长14%。
  火电方面,十年间,火电发展坚持大容量、高参数、环保型方向,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约为85%,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39台,我国成为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最多的国家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国家加大小火电关停政策引导力度,五年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。目前,全国火电平均单机容量由2002年的5.3万千瓦提高到2011年的11.4万千瓦,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为312克/千瓦时,比2002年下降18.5%,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
  水电方面,2004年,我国水电规模突破1亿千瓦,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。目前,我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.3亿千瓦,年发电量近7000亿千瓦时,均居世界第一。
  十年间,三峡工程全面建成投产,成为世界最大规模水电站;瀑布沟、小湾等一大批金沙江、澜沧江、大渡河流域水电项目陆续建成发电,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支撑。
  核电方面,2007年,国务院正式批准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(2005~2020年)》,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阶段。目前,我国核电已投运装机1257万千瓦,在建规模占世界40%以上。
  风电方面,2002年,我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仅为39.9万千瓦。党的十六大以来,特别是2005年以来,我国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,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发展,截至2011年底,初步建成蒙东、蒙西、酒泉等多个大型风电基地,风电并网规模超过4500万千瓦,居世界第一位。
  太阳能发电方面,近几年,我国并网太阳能发电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220万千瓦。

二、电网建设迈上新台阶,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
  2002年底,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78.7万千米,变电设备容量12.4亿千伏安。经过十年的电网建设,截至2011年底,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48万千米、变电设备容量达22亿千伏安。目前,我国特高压、跨大区电网、区域和省级电网主网架、城乡配电网建设统筹推进,电网结构得到改善,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和“卡脖子”问题得到缓解,电网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。
  (一)跨省跨区电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,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自2005年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以来,我国已建成云南楚雄至广东惠州、向家坝至上海两回±800千伏直流示范工程,建成晋东南—南阳—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及其扩建完善工程,标志着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取得重大突破,占领了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制高点。此外,锦屏至江苏、糯扎渡至广东、哈密至郑州±800千伏直流工程,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正在建设中。
  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国建设投产了西北华中直流背靠背联网、东北华北直流背靠背联网、(四川)德阳—(陕西)宝鸡±500千伏直流、宁(夏)东(部)—山东±660千伏直流、(内蒙古)呼盟—辽宁±500千伏直流、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等一批跨区电网工程。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,标志着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。
  目前,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东北电网500千伏、220千伏电网协调发展。西北电网750千伏主网架初步形成。
  (二)城乡电网得到进一步加强,供电能力显著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,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,城乡电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,供电可靠率大幅提高。目前,我国城市停电平均时间进入“一小时”时代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国城市10千伏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由99.849%提高到99.920%。依托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、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,农村供电能力大幅增强,2011年全国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已达99.7879%。

文章评论

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

管理员入口 | 网站logo集 | 联系方式 | 陕ICP备12002721号
联系邮箱:dldzjs@163.com(广告) dldzjstg@163.com(投稿) 在线QQ:0
Copyright 2024, 版权所有 www.dldzjs.com.